概述

尿崩症是一种导致体内体液失衡的罕见状况。尿崩症会使身体产生大量尿液。这种疾病还会使人感到非常口渴,即便摄入液体后也是如此。尿崩症又被称为“精氨酸血管升压素缺乏症”和“精氨酸血管升压素抵抗”。

虽然“尿崩症”和“糖尿病”这两个词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并无联系。糖尿病涉及高血糖水平。它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状况,通常称为单纯性糖尿病。

尿崩症尚无治愈方法。但可以通过治疗缓解症状。这包括缓解口渴感、减少身体产生的尿液量和预防脱水。

症状

成人尿崩症的症状包括:

  • 非常口渴,往往喜欢喝冷水。
  • 排出大量清白尿液。
  • 频繁起夜小便和喝水。

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的平均排尿量约 1 至 3 升(1 至 3 夸脱)。摄入大量液体的尿崩症患者每天的尿量可能多达约 19 升(20 夸脱)。

患有尿崩症的婴儿或幼儿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排出大量清白尿液,导致尿片湿重。
  • 尿床。
  • 非常口渴,喜欢喝水和冷饮。
  • 体重减轻。
  • 发育缓慢。
  • 呕吐。
  • 易激惹。
  • 发热。
  • 便秘。
  • 头痛。
  • 睡眠问题。
  • 视力问题。

何时就诊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排尿次数比平时多,并且经常口渴,请立即就医。

病因

当身体无法用健康方式对体液水平进行平衡时,就会发生尿崩症。

血液中的液体由肾脏进行过滤,清除废物。其中大部分液体之后返回血流。废物和少量液体以尿液的形式离开肾脏。尿液暂时储存在膀胱中,随后排出体外。

经肾脏过滤后的液体在返回血流时需要抗利尿激素(ADH)的调控,这种激素又称为血管升压素。ADH 产生于大脑中的下丘脑部位,储存在脑基底一个名叫垂体腺的小腺体中。导致大脑 ADH 分泌过少的状况或是抑制 ADH 功能的障碍,均会令身体分泌过多尿量。

尿崩症患者无法适当平衡体液的水平。体液失衡的原因则取决于尿崩症的类型。

  • 中枢性尿崩症。手术、肿瘤、头部受伤或疾病对垂体腺或下丘脑造成的损害可能会导致中枢性尿崩症。这种损害会影响 ADH 的产生、储存和释放。遗传性疾病也可能是这种状况的诱因之一。如果人体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破坏产生 ADH 的细胞,也可能会引发这种状况。
  • 肾性尿崩症。当肾脏出现问题从而无法对 ADH 做出适当反应时,就会引发这种疾病。肾脏问题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 遗传性疾病。
    • 某些药物,包括锂和膦甲酸钠(Foscavir)等抗病毒药物。
    • 血液中的钾水平偏低。
    • 血液中的钙水平偏高。
    • 尿路阻塞或尿路感染。
    • 慢性肾病。
  • 妊娠期尿崩症。这种罕见的尿崩症只发生在怀孕期间。当孕妇体内的 ADH 被胎盘产生的一种酶破坏时,就会导致这种疾病。
  • 原发性多饮症。这种状况又称为双源性尿崩症。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经常感到口渴并会补充大量液体。这种疾病有可能是由下丘脑的口渴调节机制受损而引起,也有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有关。

有时尿崩症的病因无法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长期重复进行检测。通过多次检测,最终有可能确定其根本原因。

风险因素

任何人都可能患尿崩症。但以下人群的风险更高:

  • 有家族病史。
  • 服用某些可能导致肾脏问题的药物,例如利尿剂。
  • 血液中钙含量高或钾含量低。
  • 头部曾严重受伤,或曾做过脑部手术。

并发症

脱水

尿崩症可能引起脱水。当身体失去太多液体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脱水可能导致:

  • 口干。
  • 口渴。
  • 极度疲劳。
  • 头晕。
  • 头重脚轻。
  • 昏厥。
  • 恶心。

电解质失衡

尿崩症可能改变血液中维持身体体液平衡的矿物质水平。这些矿物质称为电解质,包括钠和钾。电解质失衡的症状可能包括:

  • 虚弱。
  • 恶心。
  • 呕吐。
  • 食欲不振。
  • 意识错乱。

June 17, 2023
  1. Ferri FF. Diabetes insipidus. In: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23. Elsevier; 2023.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Jan. 10, 2023.
  2. Diabetes insipid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kidney-disease/diabetes-insipidus. Accessed Jan. 15, 2021.
  3. Bichet D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Jan. 10, 2023.
  4. Bichet DG. Treatment of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vasopressin deficiency).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Jan. 10, 2023.
  5. AskMayoExpert. Diabetes insipidus and polyuria (child). Mayo Clinic; 2022.
  6. Melmed S, et al. Posterior pituitary. In: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14th ed. Elsevier;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Jan. 11, 2023.
  7. Walls RM, et al., eds. Electrolyte disorders. In: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10th ed. Elsevier; 2023.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Jan. 11, 2023.
  8. Arima H, et al. Changing the name of diabetes insipidus: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working group for renaming diabetes insipidus.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22; doi:10.1210/clinem/dgac547.

相关